依山而建,格局虽无门,却佛法常住,福泽万家,教人向真向善向美。这就是米拉日巴佛阁。
第三天(18日):
米拉日巴佛阁
米拉日巴佛阁
时间:2014年7月18日清晨
地点:甘南合作市
内容:摘自《旅行的幽思》(黄显德著,文化发展出版社,2016年10月第一版),照片是本次增加的,文字有删减改动。
18日清晨,我们吃完早饭便开路,十分钟左右就到了合作市附近的米拉日巴佛阁。大家向往已久,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、游览。
久负盛名的米拉日巴佛阁,位于甘南合作市,是格鲁派(黄教)在安多藏区的主要寺院。据介绍,米拉日巴是藏传佛教著名高僧、密宗修行大师,曾参与开创白教。一生为弘扬佛教教义,遍游青藏各地,以道歌教授门徒,受到藏传佛教各派的尊崇。所以,米拉日巴成为藏传佛教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位大师。为了纪念这位大师,于清乾隆四十二年(1777年)创建此阁,但原建楼阁毁于“文革”。现存建筑重建于1988年5月,历时四年落成。
这座藏传佛教寺院,坐落在合作市东北处的半山腰上,外边是一条宽阔的公路,公路左边便是寺院。寺院入口,仅有高大开阔的门坊,没有门扇。寺院格局以九层佛阁为主体建筑,配有白塔、经堂、菩萨殿、喇嘛居所等建筑群,布排讲究,错落有致。各处之间的通往,依山形而曲折,依坡度而崎岖,似乎在向众生表达一种曲径上的通行也是一种修行。据说,在寺院外围还统一装有130个铜制的嘛呢经教;在出口处,还装有一排金色铜质的转经筒。寺院内,常年有住寺喇嘛供奉佛主,研修学习,举行佛事活动,形成了这里独特的文化氛围。在蓝天碧草、高山绿树的映衬下,在火热阳光的照耀下,整座寺院凸显雄浑壮观,金碧辉煌。
寺院的特点,很明显,也很富有意义:一是寺院坐于半山腰,面向东升的太阳,象征佛祖对众生的佑护,好似在用佛光沐浴着尘世间的人们,教化人们迷途知返,勇敢而快乐地生活。二是寺院布局,宏阔大气,象征无限的包容,好似在表达对酸甜苦辣、喜怒哀乐、生老病死的旷达乐观,追求一种灵魂不灭的永恒。三是门坊雄伟,无门无栏,象征佛界无界,好似在表达任何时候皆可接受众生、普度众生,并在一派庄严肃穆中让人产生无限敬畏之感。四是建筑色彩的黄红白,反映了独具特色的审美取向。屋脊上的金黄象征天界,代表富有与极乐,福泽万家;中部的赭红象征佛界,代表人间与苦海,救苦救难;下部的白色象征山河大地,代表高尚与圣洁,历经磨难。这样的建筑色彩,好似在表达一种意念:只有去除杂念、历经磨难,才能修身养性、积善行德;只有向真向善、虔诚向佛,才能脱离苦海、救苦救难;只有普度众生、福泽万家,才能通向极乐、通向天界。
在寺院中,最耀眼的是九层佛阁。但见拔地而起,巍然屹立,气势不凡。阁高九层,建筑造型独特,融堡式建筑与佛阁式建筑特色为一体,楼阁内没有灯光照明,完全使用自然采光,显得异常的庄重威严和古朴典雅。赤脚进入其中,浮躁的内心顿然安静下来,让人心无杂念、空空如也;沿着陡峭的楼梯扶手往上爬,在脚下吱呀吱呀的响声中,和着铿锵的诵经声,好似天籁之音,蕴含着人们对信仰的追求;在喇嘛们一片善意的眼神中,在人们虔诚的祈祷中,无不充满了敬慕、感动与好奇,无不体现出各自对信念的坚守。那些琳琅满目的壁画、彩绘、唐卡、塑像浑然一体,彰显藏传佛教的神秘色彩;那些源远流长的佛教故事和感人的宗教典故,总让人平静自然、深受启发,什么浮华与喧嚣,什么诱惑与沉沦,早已没有了踪影。走廊楼梯盘旋直达楼顶,每一层都有不同的主题,每一层都代表了藏传佛教的一个时代或一个支派。这里,供奉着最富传奇色彩、妇孺皆知的米拉日巴尊者,供奉着各类佛像1272尊。当然,1300多年前开创唐蕃友好新纪元的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也供奉其中。如此井然有序的供奉,透射出这里的虔诚与执着、神圣与庄严!
在寺院入口的左侧,有两排高耸的白塔,这是藏传佛教的专用建筑。也有的寺院,把白塔置在出口处。但不管是在入口处,还是在出口处,塔身通体都是白色,表示遍游人间苦海而高尚纯洁、向真向善,表示执着众生普度而善始善终、灵魂不灭。在佛教中,佛塔、佛像、佛经并称“三宝”。传说当年(公元641年),16岁的文成公主进入吐蕃,便携带了佛家至宝。她决意建寺弘佛, 终于不负众望。松赞干布雄才大略,统一西藏,促进了吐蕃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的发展,加强了藏汉亲密关系;文成公主知书达礼,弘扬佛教,教播种教习文,促进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,推动了汉藏人民友好关系的发展。他们为中国多民族的团结统一作出了历史贡献,他们的故事代代相传,他们的事迹永载史册!
在出口右边、靠近公路一侧的金檐下,有一排转动的经筒,多少游客在游完之后,最后的程序就是转动经轮,祈祷许下的心愿。
至此,我们若有所悟。也许,因果循环是不可推卸的必然,但又是不能强求的。不然,现实中的人们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和郁闷,而活在巨大的负荷之中。人们常常在真与假中尴尬、在自我与他人中纠结、在规则与游戏中苦闷、在渴望与愚蠢中失措、在追求与懒惰中失衡、在信仰与杂念中困惑、在天长地久与咫尺之隔中徘徊,承受着由此而生的艰辛、痛苦、寂寞和孤独,承受着内心的恐惧、自虐、愤懑和彷徨。尽管如此,人们还是不愿轻易放松自己,更不愿轻易放弃“追求”,始终犹豫在欲望的满足之间和得失的挣扎之中,由此而错过了许许多多。无奈之下,只好祈求上天,转动经轮,擦去心中的苦难、困顿和迷惑,寻求意念中的快乐、幸福和满足,超然活着寄望来生的夙愿……
~THE END~
版权所有:旅行荚Copyright © 2019, triptoter.cn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7032384号